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萧瑀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七一、《皇朝文鉴》卷九八、《经济类编》卷八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二
萧瑀请出家为僧,此可罪也;
然尽忠于隋,及归国亦多有功绩,颇见委任,历仆射御史大夫,参与朝政,每有议论,房、杜不能抗之。
房等虽心知其是,而不用其言,弥怏怏,自是罢为太子少傅,此是机阁而使优闲尔。
且房、杜可谓贤相也,经纶草昧以启天下之业,竭忠悉虑以成天下之务,不以求备而责人,不以己长而格物,贞观太平之功,诚有力焉。
然于尚亦有所抑遏,岂亦圭之玷而珠之翳乎?
古人谓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由不知言,以致知言。
而房、杜二人于用人亦至矣,而尚失于
之性褊躁,忽于议论之际,务以直气自豪,而不能从容委曲,详悉评议,但求辨博而取胜于诸公,故房、杜自以持天下之政,权柄在己,耻其不能卑论,每有不容其说。
然以二公才过于人,虽不从一萧瑀之言,无害为贤相。
后之执政者必欲迹房、杜之业,成就太平之功,则不可使顺旨者荣华,逆意者枯槁,心知其是而不用其言,庶乎国家之政,无有蔽而不通。
故曰,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者,盖取于众;
茍不取于众,是哥奴辈昔尝钳天下之口而自任耳。
萧瑀宋公萧瑀不解射,九月九日赐射,箭俱不著垛,咏之云云。) 隋末唐初 · 欧阳询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萧瑀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疾风知劲草,板荡(一作昏日辨)诚臣
勇夫安(一作宁)识义,智者必怀仁
长孙无忌太子太师房玄龄太子太傅萧瑀太子太保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明两之里。实固宗祧。
辅导之职。莫先师保。
是以吕望召奭。腾芳于有周。
叔孙元成。继美于隆汉。
司徒赵国公无忌。器范宏邈。
风鉴秀远。材称栋干。
地兼姻戚。佐命之功。
勒乎钟鼎。论道之誉。
穆乎台槐。股肱是属。
邦国攸赖。教谕少阳。
佥望斯在。司空梁国公元龄。
体业忠肃。识具宏通。
诚著霸图。功宣鼎业。
奉上之节。所怀必尽。
益国之事。知无不为。
必能厉兹六行。审喻三善。
特进宋国公瑀。操行清约。
识局贞正。夙受先遇。
早升朝右。立身之操。
必在于直道。体国之心。
无忘于忠义。辅翼储贰
望实攸归。无忌太子太师
元龄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拟贬萧瑀出家诏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小畜外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朕闻为臣之道,主愎谏则去之;
为国之道,臣要君则刑之。
朕早举义师,克成王业,富有四海,亭毒兆民。
每得端士正人,必推心以委用;
每闻昌言直气,必伏膺以听从。
固无愎谏之名,翻有要君之报。
既干无上,是谓不忠;
国有彝章,罪难私赦。
事不得已,举而行之。
具官萧瑀,梁室皇宗,隋朝内戚。
昔在草昧之际,来赴风云之期。
国家方在钓贤,寻加好爵,以至位崇师保,权执枢衡,勋庸未多,宠遇斯极。
近者言朕「大臣朋党,未见是非」;
谓予「小子昏蒙,辄轻去就」。
许国之心何在?
出家之奏屡闻。
若云远害全身,予且本非于虐主;
若云功成名遂,尔亦未及于前贤。
且佛教出自胡方,幻惑中土,耗蠹我黔首,杂乱我皇风。
岂可轻去君亲,不惜肤发?
既失股肱之体,难居廊庙之崇,降从符竹之资,责以苾刍之请。
可贬商州刺史,仍降其封邑。
于戏!
朕失任贤之道,昧则哲之明,遂宰执之中,互生猜忌,以致君臣之际,有是睽离。
虽正刑章,良多愧耻。
勉思省己,以卜自新。
唐太宗萧瑀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平斋集》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九
唐太宗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虞人有原兽之箴,轮人有糟粕之议,工执艺事以谏,不闻于世久矣。
而唐之弓工独得古意,其言盖以规太宗,功业虽盛而治心之道实未尝讲也。
夫心者,万理之会,万事之主。
此心明白洞达,无一毫迂曲之累,则见面盎背皆天理之形著,发号出令,尽人心之契合。
敬义直方,所以相为表里也。
太宗天姿高而学问不足,其得在于好名,其失亦在于好名。
好名故能矫揉为善,惟名之好,而观省存养之不加,故矫揉之力怠而禀受之偏者,不能掩轻我宫人之怒,不役一夫之怒,会须杀此田舍翁之怒,以至好大喜功而多爱,无非本心之发露也。
木心不直,脉理皆邪,虽劲而发矢不直,弓工可谓善窥其君心术之微矣,太宗亦可于此进格物正心之功矣。
其谓勇辩、謟谀、奸诈、嗜欲辐凑以攻一心,是特知制外而未知养内。
安有内心不治而外邪可闲者哉?
萧瑀手敕 唐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
得公之言。
特存社稷。
运智者之策。
以能成人之美。
纳谏者之言。
以金宝酬其德。
今赉公黄金一函。
以报智者。
勿为推退也。
裴寂萧瑀左右仆射 唐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端揆之职。综理百司。
任望斯重。勋贤攸寄。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寂。风格清粹。
局量宏雅。早预经纶。
元功特著。变谐治本。
茂绩以宣。中书令宋国公瑀
志怀忠确。业履冲素。
历居显要。厉精理术。
献纳惟允。周慎有闻。
宣穆彝章。允釐庶政。
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萧瑀陪葬诏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悼往饰终。
实惟茂典。
高班缛礼。
允属名臣。
特进宋国公瑀
禀粹挺生。
含章秀出。
庆传积德。
道映搢绅。
登朝膺务。
多历年所。
出综机揆。
雅道光于廊庙。
入司纶綍。
谠言闻于帷扆。
行归恭俭。
志存静退。
辅德无閒。
逝川奄及。
缅惟既往。
震悼良深。
宜锡宠章。
式光幽穸。
可赠司空使持节都督荆峡岳朗澧五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官封如故。
陪葬献陵。
宜令使人持节册命。
赠绢布五百段。
并赐东园秘器。
萧瑀手诏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朕闻物之顺也。虽异质而成功。
事之违也。亦同形而罕用。
是以舟浮楫举。可济千里之川。
辕引轮停。不越一毫之地。
故知动静相循易为务。曲直相反难为功。
况乎上下之宜君臣之际者矣。朕以无明于元首。
期托德于股肱。思欲去伪归真。
除浇反朴。至于佛教。
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
固弊俗之虚术。何则。
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
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
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文锐意于沙门
倾帑藏以给僧祇。殚人力以供塔庙。
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
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鷇。
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
报施之徵。何其缪也。
太子太保宋国公瑀。践覆车之馀轨。
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
明隐显之际。身俗口道。
莫辨邪正之心。修累叶之殃源。
祈一躬之福本。上以违忤君主
下则扇习浮华。往前朕谓张亮云。
卿既事佛。何不出家。
乃端然自应。请先入道。
朕即许之。寻复不用。
一回一惑。在于瞬息之閒。
自可自否。变于帷扆之所。
乖栋梁之大体。岂具瞻之量乎。
朕犹隐忍至今。尚全无悛改。
宜即去兹朝阙。出牧小藩。
商州刺史。仍除其封。